近日,一位83歲的阿婆在浴室中洗澡時,坐在一種中間帶孔洞的塑料凳上。由于坐著洗澡時間較長,待洗完澡準備起身才發現腸子已脫落在小板凳里,且嵌頓的直腸組織腫脹明顯,這讓阿婆痛苦不堪。最終送醫就診把這一“難題”解決。
那么,肛門脫落是真么回事?應該如何治療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肛腸科李勝龍副主任醫師在早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就肛門脫落等問題作出解釋。
導致成人肛門脫落都有哪些原因?
直腸脫垂,也稱脫肛等,是指直腸黏膜或直腸全層下移脫出于肛外的一種疾病,現代醫學認為脫肛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兒童時期骨盆腔內支持組織發育不全,直腸不能承擔充分的支持作用,以及小兒骶骨彎曲尚未長成,影響直腸與肛管之間角度的形成,直腸成垂直狀態,且較易活動,如果久病體弱,營養不良,都可形成直腸脫垂。
2、年老體弱,婦女多次分娩,肌肉張力減退,骨盆肌肉松弛,因而直腸周圍組織亦發生松弛,失去了支持固定作用,造成直腸脫垂。
3、患有長期腹瀉、便秘、前列腺肥大、膀胱結石、慢性咳嗽等持續性增加腹壓的疾病。
4、晚期內痔,或因神經系統病癥也可引起脫肛。
成人脫肛該怎么治療
成人脫肛可采用注射療法,也有的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復發的報道也比較多,因此對于成人脫肛療效最確切的方法還是手術,由于手術創傷比較大,因此多在非手術治療無效后才采用,手術的術式有80余種之多,各有其優缺點及復發率,常結合使用,目前經常采用的有:直腸瘢痕支持固定術、肛門緊縮術、肛門環縮術、縱切橫縫術、直腸懸吊固定術、直腸脫垂經會陰切除術、直腸脫垂簡易切除術、經腹Ⅰ期直腸固定術等等。
脫肛也可以用中藥治療,采用下列藥方:五倍子、煅牡蠣、煅龍骨各12克,枳實3克,云南白藥7克。前四味藥共研細末,與白藥混勻裝瓶。以3%溫鹽水坐浴,再外涂液狀石蠟,后將上述藥末撒在黏膜面,手法復位后臥床休息1小時,一般外用3-5次。